(027) 88859751 / 17363343079

智汇城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智汇,助力城乡美好生活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页面:
景观海绵化改造 实现社会生态经济多重效益
来源: | 作者:智汇城集团 | 发布时间: 2023-10-24 | 1331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文件以来,海绵城市技术被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理论和途径,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地新建及改扩建工程设计中。

而经济的富足开始使人们更多的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期许,智汇城在海绵城市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在不增加额外预算的情况下,采用景观+海绵的组合打造方式,使建筑设施在具备外在美观性的同时赋予其海绵功能性。

下面我们来看看,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常见措施。


一、建筑小区建筑小区屋面宜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渗透吸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经植草沟排入下凹式绿地或景观水体。

建筑小区道路、休闲广场、停车场宜采用透水铺装。小区绿地宜采用低于道路标高的下凹式绿地,降雨期间,雨水一方面透过透水铺装下渗,一方面进入下凹式绿地,最终汇入景观水体。超过建筑小区海绵设施能力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建筑小区海绵性设计,能有效降低建筑小区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


二、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广场的标高低于周边道路标高,当降雨超过排水管网排水能力时,从溢流式雨水口排入下沉式广场储存。当排水管网水位下降后,广场内储存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下沉式广场宜设于城市易涝点或竖向低点,可在暴雨期间有效缓解城市道路积水。



三、城市道路人行道或专用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砖或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

降雨期间,雨水一方面通过透水铺装下渗,一方面进入生态树池滞留吸收。超过树池滞留能力的雨水,排入排水管网。在道路基非分隔带下,设置雨水蓄渗设施,机动车道雨水通过溢流式雨水口,排入蓄水设施。超过蓄水设施储存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排水管网。地面道路海绵性设计能有效降低道路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



四、高架道路高架道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

雨水期间,雨水首先通过透水铺装下渗,汇流到高架道路雨水收集管,然后排入高架下绿化带内设置的雨水渗蓄设施,收集雨水可用于浇灌绿地或冲洗路面。

超过雨水渗蓄设施储存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排水管网,以提高高架道路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并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在基非分隔带设置下凹绿地,在降雨期间,机动车道的雨水可通过开孔侧石,经卵石层过滤消能后进入下凹式绿地。

超过绿地渗透和储存能力的雨水,从设置于绿地内的雨水口,排入排水管网,可有效削减道路净流量和径流污染。


五、生态护坡生态护坡的作用是雨水径流在漫流入河的过程中,通过绿地渗透吸收和植物净化作用,减少入河污染。



六、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屋面宜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渗透吸收。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排入设置于运动场、广场、绿地等下方的雨水调蓄设施。经净化处理,回用于绿化浇灌或道路冲洗,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七、深层调蓄隧道深层调蓄隧道的作用是在降雨期间截留、储存、输送超过排水管网能力的雨污水,在降雨结束后,将隧道中的雨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排放,以消减雨水径流污染的雨水高峰流量。


更多资讯 关注微信

联系电话(027) 8885 975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岸国际1栋1706